吾道之星 | 劉兆勇:科技報國 智行全球
2021-05-31

圖片

在纖塵不染的格陸博科技有限公司新基地內,董事長劉兆勇坐在毫不起眼的一間辦公室里:除了一張電腦桌,一套接待沙發,一墻文件柜之外,這里再沒有什么搶眼的物什。只有辦公桌上三只分別貼著“已處理”“待處理”“緊急文件”標簽的塑料籮筐,鮮明地傳達出使用者高效簡潔的工作風格。
已過不惑之年的劉兆勇,和多數技術出身者一樣,敏行而訥言。但當談及自己的本業時,卻是興趣盎然、滔滔不絕。2014年,這位在智能駕駛線控底盤行業里沉浸了18年的技術狂人,毅然辭去高管職位,踏上創業之路。只因對他來說,這是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是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更是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
圖片

進擊的理工男

 
年少時,劉兆勇曾看到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從過去40多年的發展路徑來看,這句話已被深深糅進了他的人生線條里。
毫無疑問,劉兆勇是眾人眼中的學霸,有著堪稱“一路開掛”的履歷:14歲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同濟大學攻讀車輛工程碩士、博士,清華五道口學習金融。
畢業后進入上市公司東風科技,完全自主研發商用車ABS/ASR并做到國內首家大規模量產,20多歲就從工程師升為了技術中心副主任。
之后,他進入了奇瑞旗下的蕪湖伯特利公司。自主研發乘用車MOC-EPB并實現全球第二家、國內第一家大規模量產。六年時間,伯特利從初創走向上市前夕,劉兆勇也一路晉升為伯特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成為公司里最年輕的高管。
 
這一年,劉兆勇35歲。財富和榮譽都有了,他的內心卻燃起了新的躁動:“我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一輩子能攻克一兩個關鍵技術,做好一兩個產品,并實現大規模量產,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事情了。但是我想做得更好?!?/span>
 
在東風科技的時候,25歲的劉兆勇因研發及產業化ABS/ASR的突出貢獻獲得了東風汽車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集團相關領導人告訴他,他們做出的這一小步,成功突破了國外巨頭對該項技術的壟斷封鎖,不但能夠幫集團公司每年節省幾個億,更通過“國產替代”節約了寶貴的外匯資源。或許正是從這時起,“技術創造價值”帶來的滿足感和振興民族工業的自豪感已在他的心底埋下了種子。
 
“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們的產品被認可,我們的技術被應用,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帶來了我們自身價值的提升。人生不過百年,在25歲之前我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而到55歲之后,我或許將不再擁有現在的精力和體力。我能抓住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年,我不想它被浪費?!?/span>
圖片
 
于是,在蕪湖伯特利上市之前,劉兆勇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職創業。
 
回憶起當時的決定,劉兆勇坦言:“如果再不創業,可能這輩子就沒有這個勇氣跨出去這一步了?!被蛟S,每一個創業故事都始于一顆“不安分”的心,所有人眼中值得艷羨的功成名就、財富自由,對于創業者來說,卻意味著推動人生轉向的最大助燃劑。
 
跳出國企,進入初創公司,再到自主創業,他不斷向上打破自己的天花板,而從未動搖“技術創造價值”的初心與根基。劉兆勇將創業念頭的萌發歸因于一次去美國加州伯克利的訪學,走出國門,讓他看到了飛速發展的智能駕駛行業。
 
憑借在汽車行業的多年沉淀,劉兆勇敏銳地嗅到了機遇的味道:“中國有著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核心技術欠缺,有很大的技術升級空間?!?/strong>
 
一般來說,智能駕駛可以分為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岸俊备兄?、“大腦”決策固然重要,但沒有“小腦和四肢”的精準執行,智能車輛就無法真正實現大規模落地。因此,從行業趨勢、產業格局和市場價值來看,執行環節堪稱智能駕駛領域的“咽喉要地”。
 
然而,由于難度大、投入高、周期長,在執行環節——尤其是底盤線控領域——有所作為的中國本土企業寥寥無幾,相關市場長期處于國際巨頭的壟斷之下。
 
勁敵環伺,難關重重,這便是格陸博誕生的背景。在劉兆勇看來,智能駕駛市場浩瀚,小到一個領域、一個產品甚至一個功能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何況,“如果不邁出這一步,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和國際巨頭正面交鋒?!庇谑?,他瞄準了前景廣闊的智能駕駛,聚焦線控底盤,帶領核心技術團隊正式駛向這條全新賽道。
圖片
 格陸博研發、生產基地

圖片

以終為始 厚積薄發

 
無人駕駛方興未艾,智能底盤市場更是一片藍海,在這場前途未卜的冒險中,有技術、有經驗、有人脈的劉兆勇,似乎已將天時、地利、人和一一占盡。
 
但創業何談徑情直遂,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道路注定是崎嶇的。團隊、資金、技術、市場……每一個難關都考驗著創始人的定力和謀略。回過頭來看,劉兆勇把創業最大的壓力歸于兩個字——周期。
 
“作為創業公司,只有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創造過硬的產品,才能有機會與‘龐然大物’競爭?!钡悄芫€控底盤的研發周期長,應用周期長,從投產到獲益的周期依然漫長,“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但我能不能帶著整個團隊走到轉折的節點,我的心里是焦慮的?!?/span>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晚上,見不到后天的太陽。這句被廣為流傳的馬云語錄,恰恰道出了格陸博彼時的煎熬。在最難的時候,沒有了資金來源,為了給60多人的團隊發工資,劉兆勇先后賣了小房子,抵押了大房子,最后憑借個人信用籌措了2600多萬,才算勉強熬了過去。
 
“創業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長時間,因為我知道,一旦做了決定,不管怎么樣都要堅持下去?!睂τ趧摌I的艱苦,劉兆勇并非沒有預期。在原為國企的東風科技,劉兆勇看到,即便是在國家的支持下,東風一路走來,仍需披荊斬棘;而帶著奇瑞“基因”的蕪湖伯特利,雖然擁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從起步到上市的發展依舊不易。18年的深耕,帶給他的不僅是技術和經驗,更有樂觀和堅韌。
圖片
格陸博EPB自動化生產線
 
轉機出現在2017年年底。當時,格陸博服務的一個客戶將其介紹給了正在尋找智能駕駛項目的軟銀中國,后者經過詳細調研,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隨即到賬。此后的幾個月里,方廣資本的A+輪投資、達晨創投的B輪投資先后為這家年輕的公司注入信心與底氣。
 
“2018是資本的寒冬,也是車市低迷期,但我們在融資上卻過了一個春天?!背闪⒍潭趟哪?,格陸博已經獲得了軟銀中國、睿鯨資本、匯銀資本、方廣資本、郎盛資本、達晨創投、三正資本等眾多頭部資本總額幾億元的投資,并獲得長城、江鈴、長安、東南、東風、吉利、比亞迪、東風日產、五十鈴等多家知名主機廠認可。2019年,格陸博成為南通唯一一家獲評江蘇省“潛在獨角獸”的企業。2020年,格陸博又獲批江蘇省級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格陸博自主研發的集成冗余電子駐車EPB、穩定性系統ESCi、電子制動助力系統GIBS(two-box)、集成線控制動系統GIBC(one-box)、氣壓電子制動系統EBS、線控轉向EPS、底盤域控制器CDM、線控無人底盤平臺AIC等線控執行核心產品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如今的格陸博,正在向著成為中國智能駕駛領域最好的線控底盤供應商,實現自主研發供應的目標持續發力。
 

圖片

上下同欲者勝

 
故事回到起點。離開蕪湖伯特利,劉兆勇憑借積累多年的研發、管理經驗與行業號召力,迅速拉起了創業隊伍。此后,正是這群伙伴,在劉兆勇三個月發不出工資的時候,給予他最大的信心和支撐。也正是這支人才團隊,成為格陸博面對資本和市場最有力的“敲門磚”。
 
智能駕駛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在賽道日益紛繁的今天,資本并未冷卻,但卻更加冷靜。在劉兆勇看來:“我們能先后獲得這么多投資,資本看中的就是我們這個團隊,以及我們的堅持?!?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格陸博的團隊骨干多數來自東風、奇瑞、豐田、大陸、博世、耐世特等知名汽車公司,他們用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行業閱歷,構筑起格陸博難以復制的競爭護城河。
 
圖片
從最初的“單打獨斗”到領導幾百人的團隊,劉兆勇深刻感受到自身角色的轉變?!拔以浻X得與機器、代碼打交道更加簡單直接,但到今天,我需要做的,就是承擔好資金、人才、生產、市場等方面的工作,讓技術人員能夠安心地進行研發工作?!痹谝庾R到這一點后,他不再直接參與具體的研發執行,而是選擇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思考,盡可能放手讓年輕人去做,把更多精力放在定戰略、找人才的工作上。
圖片
格陸博GIBS自動化生產線
 
劉兆勇認為,技術出身讓他更有同理心,能夠更好地理解團隊成員的想法,并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當大家對于某一個算法或者產品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就先通過討論和溝通,集體決策出一條“不一定是最優,但更適合我們”的道路,再隨著工作推進不斷進行修正和優化。
“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原來一輛汽車全部的零部件可能都要從國外進口,但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崛起,我們深入越來越多的領域。強烈的技術報國的渴望和信心,把我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痹谔剿骶窈蛨髧鵁崆榈膹娏夜缠Q之中,這群醉心技術的“理工男”“理工女”,自然而然地輸出了一套樸素而高效的管理智慧。
 
志同而道合,正如居里夫人筆下的夢想家,“他們受了事業的強烈的吸引,即沒有閑暇也沒有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技術與情懷,如同緊密結合、盤旋而上的兩條雙鏈,共同構成這支團隊高速成長的基因密碼。
 

圖片

泥濘誕生跋涉者

 
在2020年最后兩天的年終秀上,吳曉波借一只小小的打火機,再次痛陳了中國制造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只一次性打火機,有28個零部件。而讓打火機的火苗保持在恒定的高度,離不開一枚小小的墊片——這個墊片至今仍只能從日本進口。
 
這不是吳曉波第一次談論打火機。1990年代中期,他曾在溫州調研打火機產業,一位年輕氣盛的溫州老板把十多個零配件攤在桌子上,一個一個捏起來,告訴他溫州造與日本造的價格差:“一只打火機,日本造的市場零售價是一美元,溫州造是一元人民幣,看我們不干死小日本!”
 
當他拍著桌子大聲講出這句話的時候,溫州有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打火機工廠,年產20億只,儼然全球第一;而不過短短十年光景,隨著國內原材料和勞動成本輪番上漲,昔日風光無限的打火機王國,只剩下茍延殘喘的100余家工廠。
 
這樣的故事,在“中國制造”的書頁中并不鮮見。而對于零件以萬計、產量以千萬計、保有量以萬萬計的汽車制造行業來說,“墊片之痛”更是層出不窮。
 
在劉兆勇的記憶里,“一輛車可以換好幾套房,但都只有進口,連一顆螺絲釘都只能用國外的”。
 
更加殘酷的是,在汽車行業,“卡脖子”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掙脫的枷鎖。對于國外巨頭來說,中國人不會造整車的時候,整車就是核心技術;當中國企業從0到1能把整車做出來了,那么用來卡住中國人脖子的“核心技術”,就可能是一套系統、一種材料,抑或是核心部件里一個不可或缺的閥門。
圖片
格陸博GIBC綜合性能測試臺
 
十幾年前,從國外買一套ABS(防抱死系統)需要1.2萬元,我們研發出來以后,現在只需要幾百元。正是有了我們的研發,才使許多中低檔品牌的國產汽車有可能安裝上EPB(電子駐車系統)等原本只有30萬元以上國外品牌車才可能安裝的設備。如今,格陸博研發的GIBS、GIBC等最新線控制動系統產品也在加速國產化應用?!?/span>
 
在走出國門,看到國內外核心技術的差距后,劉兆勇清醒地認識到,過去30年用“市場換技術”的后發戰略已經失效了,只有力求技術上的銳意創新,才能真正走好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這個領域必須要有人做。即使再難,也必須要去做,否則我們永遠無法打破國外的壟斷?!?/strong>
 
圖片
從20年前的200萬汽車銷量,到2016年中國憑借2800萬銷量穩居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劉兆勇親歷了我國汽車行業的艱難起步與成長,也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理念是如何一步步追趕乃至領先世界。
 
“雖然我們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們在不斷發展,我們的速度更快,我們的市場更大。我們越來越有信心,中國汽車產業一定會成為全球第一,不僅最大,也是最強?!?/span>
 
跋涉者自泥濘中誕生。這是“中國制造”的必經苦旅,也是格陸博的通幽曲徑。于是,劉兆勇和團隊用他們的理想為公司命名——格陸博,Global,掌握全球最新的科技。自誕生之日起,格陸博便以全球化為導向,將大陸、博世等世界級Tier1作為標桿。他們深知,唯有技術自立,才不會受制于人。


微信關注
聯系我們
0513-89077629
乳荡的小痍子,少妇被歹徒玩弄得晕过去,日本入室强伦姧人妻